所谓交叉检验技术,就是担保机构在保前调查、保后监管过程中,利用不同渠道获得不同类别的信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情况,通过不同信息来源途径、同一信息来源途径的交叉关系,对客户信息进行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确定的过程。 交叉检验主要是针对与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相关的信息和数据进行验证,包括财务信息和反映客户个人基本特征及企业经营特征的“软信息”等方面的内容。要想更好地利用好交叉检验技术,需要调查人员切实对借款人的经营模式和销售模式进行了解。 在交叉检验的过程中,核心是“找证据”,对于企业主描述的情况、提供的财务资料显示的情况、调查了解的情况,业务人员都必须利用交叉检验技术找到支持相应信息的“证据”,在此过程中,多渠道、多角度的证据要相互验证相应情况才能被确认。交叉检验主要是为了解决信贷业务流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或者不透明的问题,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所有担保、信贷业务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交叉检查就是有效破解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概括起来,调查人员可利用以下六大方法有效完成交叉检验: (一)不同渠道获得信息一致性检验
调查人员在调查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可分为现场调查和非现场调查两种,在调查过程中会综合利用看、问、听、核、析等多种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和渠道获得的客户的相关信息,都是对借款人经营情况的反映,如果相关信息是真实的,那么这些信息之间将是一致的。例如,客户口头陈述的信息与书面信息、实地考察获得的信息是一致的。 (二)历史数据一致性的检验 调查人员需要考察借款人的历史经营数据,谷新生先生指出,看这些历史数据之间是否相互矛盾,调查人员在对销售额进行调查时,一般需要询问以下问题: 1.上一年与今年的总销售额分别为多少 2.今年到目前为止的销售额 3.好的、差的和一般的季节各是什么时候 4.好的、差的、一般的月份分别可以销售多少 5.上个月的销售额 6.本月到目前为止的销售量 7.一周好的和差的营业日各是哪些天 8.客户的营业时间有几个小时、什么时段卖的好 9.哪几种产品的销量最大、分别占总销售额的多少 10.主要产品的平均价位在什么水平 (三)行业平均数据一致性的检验
个别企业的命运总是和它所从事的行业的命运息息相关。每个借款人都处于某一特定的行业中,行业是企业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每一特定行业因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而具有其特有的行业风险。尽管这种风险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但在同一行业中的借款人可能需要共同面对某些相似或相同的风险。 一般来说,一个行业的成本结构、盈利水平、员工的工资水平等是大体一致的。对于同一行业的企业,尤其是处于同一地区的同一行业的企业,在规模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其成本结构、盈利水平、员工的工资水平等应该是差不多,调查人员需要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判断是否与当地该行业的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如果一个企业的数据偏离行业平均标准太多,这说明企业造假的可能性非常大。 (四)从不同人群获得信息一致性的检验 在担保业务中,除借款人之外,调查人员还会接触到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一般包括保证人、高管、员工、上下游客户、家庭成员等,不同的人员对同一问题的回答是否一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交叉检验方式。 例如,我们在调查借款人的应收账款时,对于主要的应收账款应采取听取借款人的陈述、核实应收账款的发票与凭据、查验相关合同及发货单据(或提供服务依据)、向债务人核实等方式进行核实,其中借款人陈述的信息应该与我们向债务人核实的信息是一致的。 (五)不同类别信息一致性的检验 信息是分类别的,不同类别的信息之间也应该能形成逻辑验证关系。简单来说,企业的财务信息、生产信息、销售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等都是对企业经营情况的描述,其相互之间会形成一个逻辑验证关系。例如,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判断借款人申请担保的时间、额度是否匹配,是否符合逻辑;营业额与应收账款的关系是否合理;营业额与库存水平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等。
(六)投入产出数据一致性的检验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交叉检验方法,广泛应用在担保调查实践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生产工艺和流程越来越标准化,其投入与产出之间,也即其想生产出多少产品与其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之间能形成一个相对精确的比例。这种比例关系,是我们检验借款人的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收入、利润、成本和费用等的重要方法。例如,员工数量与生产量、生产量与销售额、固定资产与生产量、原材料与生产量、每月电耗与月产量等; 以核实主营业务收入为例,调查人员可以利用投入产出关系,了解借款人的销售额有多少,查验购买原材料的合同、入库单等核验其投入的原材料有多少、查验银行对账单核实资金往来情况、核实生产设备的产能及核验产品出库单销售情况、查验水费、电费与相应产量是否匹配等
利用交叉检验六大维度:多渠道、历史数据、行业平均数据、不同人群、不同类别信息、投入产出数据,可以是业务人员确定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达到控制风险的最佳效果。 (内容摘自:《风险信贷管理》,《小额贷款公司实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