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安全管理必须“小题大做”

时间:2023-11-28    信息来源:综合办公室    作者:张石晶 审核:王小存      点击:549


安全管理必须“小题大做”

——集团公司党委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之四

 

致全体员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放松,要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管理,对于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搞好企业生产经营,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集团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精神,牢树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层层压实责任,广泛开展教育,及时排查安全隐患,严格执行考核标准,逐步建立了适应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要求和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安全管理制度机制,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但必须清醒认识到,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点多面广,工作任务艰巨繁重,容不得丝毫松懈和半点马虎。

目前,个别经营单位在安全管理上存在“抓大放小”现象,具体表现为虽然制度建设、会议安排比较到位,但是贯彻落实力度不大,督查检查浮在表面,导致一些安全隐患长期蛰伏,一些苗头问题潜滋暗长。长此以往,必将积重难返,小问题拖成大灾难。

无数血淋淋的安全事故无不证明了这一点。2006年6月,北京首钢新钢有限公司燃气车间员工因长期习惯性让洗汽喷淋塔在偏低水位状态下运行,煤气泄漏,导致2人死亡。2020年5月,安徽省霍山县某混凝土作业人员未佩戴安全帽,在检修筛砂机时,被石块砸中头部死亡。2021年8月,装修工张某某在安徽省六安市书香雅苑小区某住房铲除室内阳台保温层时未系安全绳,坠楼身亡。如果安全管理能从一点一滴抓起,从戴安全帽、系安全绳这样的小事做起,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这些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因里希法则启示我们,要保证安全生产,必须在细小环节加强预防,必须“小题大做”,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坐针毡”的危机感,必须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而达到禁于未萌、止于未发的目的。

——把“无事”当作“有事”抓。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老百姓也常说,“晴天修水路”,其揭示的哲理尤其适用于安全管理。平安“无事”肯定会引起思想上的麻痹、管理上的松懈,时间一长就会“有事”。抓安全要做到居安思危,把当前的“无事”看作“暴风雨”前的“宁静”,充分估计风险问题,未雨绸缪、提高警惕,以喋喋不休的提醒、细致入微的检查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以万全之策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期无限延长。

——把“小事”当作“大事”抓。施工不戴安全帽或不正确佩戴安全帽、带电操作未做绝缘防护、高空作业不系安全绳、开车不系安全带等违规行为,看似情节轻微,司空见惯,却反映出安全意识极度缺乏,安全管理存在巨大漏洞。抓安全一定要摈弃侥幸思想,坚信安全面前无小事,不姑息、不容忍,动真格、出狠招,做到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只有不断整治各种违规行为,才能杜绝“大事”的发生。

——把“苗头”当作“事故”抓。有句俗话说得好,“一根再细的头发也有它的影子;一个再小的事故,也有它的苗子”。任何安全事故,都是对“苗头”视而不见造成的。岗位职工心不在焉、仪表数据不够稳定、机器设备偶发异响、施工场所乱堆乱放等都是事故“苗头”。抓安全就要有一叶知秋的敏锐性,深刻预见某种行为引发的后果,就要有追本溯源的责任感,认真查找引发异常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将安全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

——把“外事”当作“家事”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可以为我所用。抓安全就要善于做到“邻人失火,自查炉灶”。要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认真研究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对照分析本单位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既查相似问题、同类问题,又查隐形问题、个性问题,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早预警,早处置,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坚决防止“外事”有朝一日成为自己的“家事”。

“小题大做”抓安全,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理念。只要我们善于“小题大做”,坚持从日常做起、从细节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安全意识不打盹、安全责任不空转、安全措施不缺位,安全管理工作才能见行见效,为生产经营保驾护航,集团公司也能顺利实现转型发展、创造新的辉煌。